港青江西山村创业记扎根红土地上的“第二故乡
- 2023-05-25
- 108
- 湖北港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吉安5月25日电 题:港青江西山村创业记:扎根红土地上的“第二故乡”
作者 卢梦梦 王南山
初夏的绵密细雨,润泽着江西中部的山村。清晨7时许,在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寮塘乡荆山村,村民伍小琴穿过薄雾,匆促赶往村头的工厂上班。
安福县永联兴盛劳保制品有限公司的出产车间里,数十位工人在各自的岗位上繁忙不断。伍小琴坐在一台缝纫机旁,熟练地拿起两片裁剪好的布匹,初步缝制手套。
“现在车间满负荷出产,有各类工人220余人,不只有周边的脱贫户还有豁达向上的残障人士,我们计件拿薪酬,在家门口活络务工,多劳多得。”公司出产负责人彭长泉介绍。
彭长泉是荆山村人,早些年在深圳作业时,与港商温伟斌了解。因在外务工日久年深,方案回乡翻开的彭长泉约请温伟斌一同到家乡查询。查询完毕,被当地热心宽厚习俗所吸引的温伟斌决定将原有的工厂迁至荆山村,在这片炙热的红土地上干出一番作业。
彼时,村里没有合适的厂房,在当地乡镇干部的帮助下,温伟斌租赁搁置的粮管所制造暂时工厂,打开内地创业之旅。
“受场所束缚,工厂出产规划较小,远远无法供应来自海外的许多订单。”合理温伟斌束手无策时,安福县多个部分联动,生动帮助公司策划制造新厂房并招聘熟练工人。不到一年时刻,新厂房建成投产,完成了产能快速进步。
从赋有都市到偏远山村,长时刻日子在香港、深圳两地的温伟斌一时难以习气。“其时村里通往县城的公路还没修好,进城需求40多分钟。到了夏天,山里许多蚊子,常常全身被咬得红肿,但我们从没想过丢掉。”学着习气当地日子的温伟斌坚持了下来,在荆山村一待就是十余年。
谈及“扎根”荆山村的原因,除了热心宽厚的习俗,当地优异的投资环境和营商服务也在这位香港青年企业家心中加了不少分。
“每逢企业遇到困难,当地政府都会生动帮助处理,并给予各种方针扶持,让我们的企业能够良性翻开。”温伟斌说,2022年,他们还享受到出口退税方针,更加增强公司扩展出产、加大出口的决计。
“我们首要出产布类和皮质劳保手套,公司年产各类手套180万双,全部出口到欧美地区。未来,我们方案持续在内地开办企业,拓展市场规划。”温伟斌说。
在内地十余年,温伟斌交到不少朋友,还和当地村民结下了深重友谊。在村里,乡亲们常常给温伟斌送些蔬菜和土鸡蛋,他到外地出差,也会带回当地特产与村民同享。不少村民没出过远门,温伟斌便带他们去深圳游览,让我们第一次坐上飞机。
“在内地这些年,我看到太多的改动,也收成了许多感动。”温伟斌说,高铁的注册,缩短了小山村与外界的间隔,内地5G、物联网等技能不断翻开,群众的日子也越来越便利。
“这儿虽然看上去没有香港赋有,但我日子得很适意、温暖。”温伟斌说,“在大山里带着我们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我感到很快乐和满意。我们不只是祖国翻开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和受益者,未来我会更加尽力,和我们一同发明更为夸姣的日子。”(完)